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开发区
利用外资“太仓模式”值得借鉴
发布日期:2018-03-01 08:3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绍兴市商务局
分享:

    "太仓作为一个县级市,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及在德国的知名度。对德合作成为太仓亮丽的名片。”

     2018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工作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江苏苏州太仓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捷在会上透露,到目前为止,到太仓投资的德国企业达286家,总投资额超过40亿美元,年产值达50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0%。四线城市太仓成为德资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利用外资“太仓模式”值得借鉴。 紧盯细分领域具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太仓地处紧邻上海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生产成本不低,为何还会有这么多德资企业集聚?胡捷把这归功于太仓人独具慧眼,紧盯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德资中小企业。胡捷谈道,太仓政府在引进德资时,不嫌贫爱富。从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落户太仓起,直到现在,太仓不因为德资企业投资规模小、租用厂房面积小而嫌弃,对待小项目像对待大项目一样会提供精准服务。紧盯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德国中小企业,并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让太仓成为德资企业高度聚集的地方。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在2018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工作会上谈道,中国的引资模式,要从以前紧盯世界500强转向注重引进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所谓“隐形冠军”,指的是市场占比居全球前三位或所在大洲第一位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客户往往是知名大品牌,但由于其供应的是配件或原件,因此鲜为公众熟知。 胡捷表示,像太仓这样一个县级城市聚集这么多德企,全国很难找出第二个。由于注重引进细分领域中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在太仓引进的286家德企中,46家属于“隐形冠军”,这在全国更是少见。太仓在利用外资转型方面早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打造适合外资落地生根的生态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都要讲成本讲效益。太仓距离上海仅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客户实地考察和访问的效率高。同时,又由于其是四线城市,设厂的成本比上海低很多,而成本低对德国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太仓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吸引外资优势。 但胡捷认为,太仓人共同打造的良好综合环境是让德资高度集聚的重要因素。胡捷谈道,太仓自古崇文重教,人文底蕴丰厚,形成了务实创新、埋头苦干和精益求精的行事风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严谨、执著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太仓人在德企工作,很快就能适应德企的管理,而德国企业在太仓发展,也能很快融入太仓文化。 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人才需求不仅包括那些活跃在金融商务中心的白领、金领,更需要有技术的“蓝领”,尤其是像太仓这样德资企业高度集聚的县级城市。在这方面,太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落地在太仓的德资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据胡捷介绍,太仓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参照德国模式,当地政府于2001年建立了双元制职业工人培训中心,以确保能为设在太仓的德国企业输送人才。所谓“双元制”,指的是“一元在学校、一元在企业”的工学交替学徒模式。太仓通过双元制职业工人培训模式,先后培养了近万名“蓝领”技术工人,保障了德资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高标准用工需求。 通过复制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太仓对德资吸引力大幅提升。资料显示,双元制职业工人培训中心落户3年后,2004年太仓迎来德企的爆发式增长,到2008年,太仓的德资企业突破100家,到2013年突破200家。如今太仓的德资企业已接近300家。 胡捷表示,在“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服务生态中,德企纷纷扎根太仓。在太仓居民小区里,随处都能看到德国家庭在散步;在德国人喜欢居住的区域,面包房、香肠店、啤酒店等一应俱全。德国元素已成为太仓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