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局势剑拔弩张,不仅给当地带来人道危机,更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与此同时,关税在国际贸易领域也兴风作浪,让不确定性持续攀升,纺织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 红海局势再紧张 纺企考验再叠加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局势持续紧张。胡塞武装称,当地时间17日凌晨,美军空袭了其控制的也门西部荷台达省宰比德地区,美国方面未作回应。此前,15日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当晚首都萨那、北部萨达省等地遭空袭。胡塞武装卫生部门16日消息显示,15日空袭已致53人死亡、98人受伤,胡塞武装表示将 “进一步升级” 行动予以回应。自15日以来,美军至少发动47次空袭,造成多起平民伤亡。作为反击,16日胡塞武装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美国 “哈里・杜鲁门” 号航母及其随行舰只,还警告将针对红海和阿拉伯海美军舰发动袭击,并持续封锁以色列相关海域。美国官员否认航母遭袭,且表示将持续打击胡塞武装。 这一紧张局势对航运产生重大影响。纺织品出口常用的集装箱船绕行比例高达9成,其他各类船只绕行比例也显著增加。亚丁湾船舶总到港量较2023年平均水平下降72%,严重冲击埃及经济,苏伊士运河收入大幅下降。船舶绕行带来成本增加和行程延长问题,给纺织企业利润和资金带来巨大考验。 关税 “任性”贸易不确定性上升 在国际贸易领域,关税如同一只无形却有力的大手,显著地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 从贸易成本角度看,关税直接提升了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例如,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美国对大量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的服装、电子产品等输美产品,面临税率大幅提升。这使得美国进口商需支付更多资金用于采购,成本的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企业为维持盈利,要么提高产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要么削减自身利润,这都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也让贸易双方对未来的贸易量和价格难以准确预估。 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严重扰乱市场预期。以欧盟对农产品进口关税政策调整为例,其时而为保护本地农业提高农产品关税,时而因贸易谈判等因素降低关税。这使得农产品出口国的农民和相关企业无所适从。他们难以依据稳定的政策预期来规划种植规模、生产投入以及出口安排,增加了生产与贸易计划的不确定性。 贸易伙伴间的报复性关税措施更是火上浇油。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中国迅速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大豆、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这不仅导致双方相关产业遭受重创,更使全球贸易格局变得扑朔迷离。原本依赖中美市场的第三方国家和企业,也因双边贸易受阻,无法准确判断自身在全球贸易链条中的位置与发展方向。 此外,关税还干扰贸易政策的平衡。一些国家为应对关税冲击,会调整国内产业政策、补贴政策等。例如,部分发展中国家为降低高关税对本国制造业的影响,加大对本土制造业的补贴力度,这又可能引发与其他国家关于补贴合理性的贸易争端,进一步搅乱全球贸易政策环境,增加贸易的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