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开发区
绍兴滨海新区:激发创新引擎,汇聚澎湃动能!
发布日期:2024-05-20 12: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商务局
分享: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全新技术生产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打开了美国市场;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新品不断,已与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AI空气能床垫的研发,有望提升使用者深睡时间37分钟……连日来,一个个关于“创新”的好消息,在滨海新区这片土地上传播。

以创新为引擎,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滨海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强区”战略,从加强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型载体、激活人才生态等方面入手,驱动地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去一年,绍兴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08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居全省七大新区首位。

创新之路,风景正好。滨海新区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快马加鞭,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创新引擎

壮大产业“筋骨”

去年7月,艾可泰科(浙江)控股有限公司投入6000万元引进一支顶尖生物科技团队,用于研发治疗肿瘤疾病的免疫细胞纳米抗体药物。“目前团队研发的相关药物已通过‘体外给药’实验,进入‘体内给药’实验阶段。”公司总经理宋立坚介绍,针对这项研究成果,下半年还将投入3亿元建设3条生产线,预计届时可年产32万人份细胞靶向药。

艾可泰科是滨海新区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提速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滨海新区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持续积蓄新动能。2023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自主创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滨海新区持续向重大项目落地发力,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去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650亿元,生物医药产值突破35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备、现代环保装备、电子装备等为重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布局从锂电到钠电、从液态到固态电池以及氢能等新能源细分领域,集聚了三花、苏泊尔、钠创、卫蓝等一大批代表性企业。

为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滨海新区坚持以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为抓手,迭代更新《绍兴滨海科技城建设规划(2.0版)》,编制《绍兴滨海科技城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探索多主体参与、全生命周期规划实施路径。

今年2月6日,农历春节还没到,滨海新区就推出“稳进立抢开局、全力拼开门红”二十条意见。前不久,滨海新区又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用真金白银为新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创平台

汇聚蓬勃动能

2022年10月,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钠离子正极材料一期项目,在滨海新区“绍芯谷”投产运行,如今,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即将迎来投产。

钠创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离不开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合作共建“浙江省钠离子电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的赋能。

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依托其专业优势,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新型产业孵化。研究院下设绍兴滨海先进电池联合研发中心等5个创新平台。该研究院现拥有院士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领衔的核心团队10个,各类研发技术人才60余人。已孵化出科创公司8家,孵化企业估值超过50亿元。

搭建创新平台,增添科技动力。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创新研究院共建模式,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建设,持续增强其自我造血和产业赋能的运营动力。眼下,滨海新区共有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生命科学分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研究院8.5家(0.5家指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生命医学分中心),占全市总数近1/4。

聚焦平台有机更新,滨海新区还建有各类人才、科创平台6个。这两日,总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位于滨海新区通达城区门户位置的“名士之乡”科创中心,主体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竣工在即,计划今年投运。科创中心原为涤纶氨纶生产厂区,按照“腾笼换鸟、民建公助”的模式建设而成,配套齐,要素全,为企业与人才提供从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全周期科创服务。这一新的科创平台,将为滨海新区创新发展提供“新引擎”。

全链条构建

创新人才生态圈

日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学微腔实验室在绍兴举办光电子研讨会,中国科学院知名专家黄教授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和40余名市内外光电领域的专家交流探讨最新技术成果。

黄教授是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通过“双聘制”引进的人才。“‘双聘制’政策为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该公司总经理王苗庆表示,黄教授加盟后,公司在高速率高集成400G高模块产品研发方面加快了创新技术的整合与突破。该项目入选了绍兴市级重点科技项目,并在2023年完成项目验收,实现了高速率高集成400G光模块产品的产业化。

作为全省首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了许多敢为人先的尝试,其中全省首创的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就是亮点之一。

“双聘制”意味着人才在保留原单位身份的同时,可以来滨海新区创新创业。前两年,落户滨海新区的“双聘制”高层次人才已达41人。这些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双聘制”人才,已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智囊团”成员。

基金是绍兴滨海新区撬动人才项目的又一把“金钥匙”。滨海新区发挥人才基金引导和放大作用,实质性运作总规模50亿元人才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以创新“基金+”引才驱动运作模式,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基金直投等个性化服务。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已对接基金管理人7家,对接人才项目15个,投资1只子基金、1个直投项目。

滨海新区还围绕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为人才提供舒适环境,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比如人才住房,滨海新区推出了精准措施,对短期来区的人才提供“人才伙伴酒店”“7天免费入住”等临时性住房保障,对当年新全职落户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推出“首年零元入住房”等举措。

前景留人,诚意留才。截至目前,滨海新区核心区共有市级(D类)以上领军人才278人。去年新增青年博士71名,新增就业大学生约2万人。

来源 | 绍兴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