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二
内外一体畅通双向循环 “1+1”实现大于2
——以内外贸一体化释放“双循环”活力的“新昌样本”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衔接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努力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浙江样板。在此背景下,新昌县紧紧围绕“工业立县、创新强县、生态兴县”目标,牢牢把握新发展格局,畅通内外双向循环,持续培育内外贸经营主体,壮大内外贸平台载体,优化内外贸营商环境。新昌县的内外贸一体化建设为全省制造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经验示范,为我省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昌样本”。
一、新昌县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做法
(一)加大内外贸政策扶持,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改革开放、规则衔接,促进制度规则衔接,优化内外贸融合发展环境。新昌县积极响应落实省商务厅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迅速组建工作专班,梳理落实任务清单,形成全县上下协同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新昌县大力实施一系列举措,对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发展给予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全方位支撑。如对入选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培育企业名单的新昌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参加国内外展会的市场主体给予一定比例的摊位费支持;与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三年内累计为新昌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总额150亿元的融资支持等。
(二)加强内外贸主体培育,壮大企业梯队
培育主体引领,提高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为引导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新昌对全县年出口额达到6000万元的外贸企业展开调研,重点甄选具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资质的龙头企业、中小外贸企业及平台企业。目前,三花、新和成、万丰、捷昌、ZCW(五洲新春)等13家新昌企业已入选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名单,新昌轴承产业基地入选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名单。五洲新春和斯凯孚(新昌)已成为新昌轴承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西密克、顺泰、斯菱等企业也进行了重组、合并,不断提升在轴承产业的份额和话语权。新昌县立足轴承产业优势,于2021年6月上线“轴承产业大脑”,有力助推了当地轴承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打造内外贸发展平台,积蓄产业潜力
一方面,鼓励资本并购重组,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围绕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等进行投资并购。通过引导、鼓励企业开展跨境并购和上下游并购,助力龙头企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市场,把控行业话语权。另一方面,依托内外贸发展平台,招引境外“大好高”项目落地,高效整合海外优质资源要素,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吸引跨国并购企业回归发展。依托境外并购产业合作示范园,新昌县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0个,引导万丰奥特、三花智控等本土企业并购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项目21个,实现了产业链的“补链、增链、强链”。其中,新昌引进总投资约24.1亿元的高端轴承科技与制造企业—斯凯孚(SKF),发挥了出色的集聚带动效应。2023年,新昌县300多家轴承企业共创造产值118.17亿元,同比增长18.01%。
(四)构建内外贸“三同”体系,提升产品品质
一方面,积极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新昌坚持“政策支持、行业主导、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对其产品作出满足“三同”要求的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依据“三同”要求进行质量评价;坚持提高全县“三同”产品规模,以“三同”标记助力产品品质与公信力的提升。目前,全县共有“浙江出口名牌”10个,海关AEO高级认证13家,共有24家企业33个产品获得“品字标”,3家企业5个产品上线“三同”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行业质量标准国际国内衔接。新昌高效推进研发创新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县龙头企业为例,万丰奥特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16项;捷昌驱动参与制定QB/T4288-2012《直流电动推杆》、QB/T5271-2018《电动升降桌》国家行业标准;丰岛食品参与制定《柑橘罐头》《桃罐头》《糖水洋梨罐头》等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
(五)优化内外贸服务体系,创新营销渠道
创新营销渠道,促进渠道相通,充分发挥展会、电商等作用,有助于推进内外贸市场有效贯通。新昌积极引导捷昌驱动、五洲新春等龙头企业在境外建设生产基地、销售分公司和服务网点,助力海外市场销售;在拓展境内营销网络方面,新昌鼓励丰岛食品等企业通过“社交媒体活市场”“直播平台提市场”“云端服务拓市场”等方式,加强企业自有品牌传播。为助力国内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新昌支持三花智控在国内的国际贸易部与国外的营销事务所内呼外应,将国际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回国内。此外,新昌充分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国内外重要展会,不断扩大新昌制造业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县共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50多次,参加企业超100家次,到访国内外客超4000多人次,意向成交额达6亿元。
(六)推动内外贸数字赋能,助力转型升级
紧抓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契机,推动数字赋能制造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昌县率先探索推进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轴承行业智能化改造,并形成了“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数字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数字化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目前,新昌县已有20000多台设备接入“陀曼云”平台,可系统解决智能生产线的设备检测难、故障预防难等单一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新昌县聚焦内外贸一体化治理需求,以轴承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构建“轴承产业大脑”。归集整合部门、市场、第三方平台资源信息,开发行业指数、金融服务、原材料集采等应用场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成本高、原材料采购资金占用大及融资难等难题。
二、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浙江省以入选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为契机,对标对表试点工作方案,畅通市场要素循环,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由于内外贸在行政管理、法律体系、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长期以来的分割,积累形成了国内大市场不统一,知识产权保护不严,现代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同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积极性。新昌县为我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昌样本”,但还需推出更加系统性、专项性的举措以推进我省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发展。
(一)以“品牌+转型”为核心,培育一体化经营主体,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积极推进品牌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浙江制造”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建立培育机制,培育品牌效益大、综合实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优强”行业骨干企业,扶持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产品特色明显的“小而美”企业,引导带动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和自主品牌培育。鼓励企业申评浙江“品字标”,加快发展“三同”产品。鼓励条件成熟的外贸企业创立国内自主品牌,为企业深耕原市场、开拓新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二)以“协同+提质”为要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推进内外贸市场有效贯通
流通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充分激发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活力。一方面,成立产业战略合作联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品牌互认、平台共享、协作共赢。加快搭建数字供应链平台,促进供应链信息有效联通,实现供需高效匹配。另一方面,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支持反向定制(C2M)、智能工厂等创新发展,增强企业柔性生产和市场需求适配能力,促进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支持参与“浙货行天下”,丰富出口产品国内营销渠道。
(三)以“多元+精准”为原则,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接轨国内市场
搭建“国际+国内”资源利用平台,制定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重点展目录。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工厂店、直营店、连锁店,融入海外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通过自建渠道或依托第三方渠道开展直播带货,加强与国内品牌商、商贸企业、电商平台等合作,接轨国内大市场。搭建“优进+优出”专项活动平台,支持企业承接政府系统采购业务订单,组织开展外贸企业进商超、进步行街等“六进”活动,助推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
(四)以“保障+服务”为根本,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构建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优化贸易发展生态。积极出台内外贸一体化专项激励政策,促进贸易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融合,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金融服务保障。加强“政企银”联动,探索发明专利质押贷款等融资模式,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为内外贸一体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提高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鼓励开展先行先试。支持结合地方特色和重点产业,聚焦内外贸一体化的特定领域、特定环节开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