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拉克“Alforat news”网站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伊拉克议会财政委员会成员莫因·卡齐姆(Moeen Al-Kadhimi)表示,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指示,伊拉克被迫暂停使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贸易。 这名伊拉克议员在一份声明中称,“美联储已要求伊拉克停止使用人民币交易,理由是交易中存在违规行为和某些问题……伊拉克中央银行的许多决定都是美联储强加的。”他解释说,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约为每天350万桶,这些石油收入必须存储在纽约美联储银行的账户里。但这些资金不是以现金形式转到伊拉克,而是通过伊拉克央行发起的转账汇入伊拉克,且必须由美联储批准这些转账和相关商业结算,然后才会向伊拉克从事出口贸易的有关各方发放款项。 卡齐姆指出,“伊拉克央行的许多程序都受到美方意愿的支配”,美方的指令会以行政、金融和反恐等各种理由进行合理化。然而他认为,这些理由是出于政治动机,目的是向伊拉克政府施加压力。 对于不再以人民币直接结算贸易带来的影响,卡齐姆认为,贸易商和伊拉克央行还有多种选择,并不完全依赖美元。因此,这种暂停是临时性的,而不是永久性的。他还表示,伊拉克议会财政委员会将敦促伊拉克央行解决这一问题,并使其货币篮子多样化,为银行和伊拉克贸易商的结算提供更多选择。 此前在2023年2月,伊拉克中央银行曾公布改善外汇储备措施,其中包括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伊拉克对华贸易,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该国银行在中国的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增加人民币储备;二是通过伊拉克央行在摩根大通和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账户增加该国银行美元储备,用于兑换人民币。 该措施曾是伊拉克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首次以人民币定价,适用的对象为私营部门的进口贸易,不包括石油贸易,此前伊拉克来自中国的进口(贸易)一直仅以美元结算。“阿拉伯商人”网站曾报道称,伊拉克中央银行的这一举措旨在稳定兑美元贬值的伊拉克第纳尔,是获取外汇措施的一部分。当时,伊拉克正面临美元短缺,部分原因是美联储加大了限制,以阻止美元从伊拉克向受美国制裁的邻国伊朗转移。资金短缺导致伊拉克第纳尔街头货币兑美元汇率下跌。 据悉,伊拉克高度依赖石油经济,已探明石油储量196亿吨,居世界第五位,政府接近90%的财政预算来自石油收入,是我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2023年,我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5926万吨。受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乌克兰危机升级等影响,伊拉克近年来,石油出口收入大幅缩水,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伊拉克 2023年财政报告显示,2023年伊拉克财政收入较2022年下降16%,其中石油收入下降19%。 另据外交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中伊两国经贸合作密切,在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中国是伊拉克最大贸易伙伴,伊拉克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和伊拉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3年,中伊双边贸易额497.4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额142.9亿美元,我方进口额354.5亿美元。 (信息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环球时报、央视新闻、光明网、外交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