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及国际运价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部分货代企业因资金链断裂、低价恶性竞争、内部管理不善及行业风险固有风险等原因,经营风险显著上升,行业内企业出现经营异常或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切实保障委托方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减少业务纠纷,特向广大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及广大货主企业发出如下风险提示: 1.合理选择运输方案 企业应依据货物属性(如品类、体积、重量、价值、时效要求等)和实际需求,审慎选择适宜的物流方式及其计费规则。具体而言,对于纺织品、化工品等大宗货物,可优先考虑利用海运或铁路运输的规模效应以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对于小件、高价值商品,则推荐采用空运或国际快递服务,并强烈建议投保足额运输险以规避风险;跨境电商包裹则可考虑选用兼具价格优势与操作便捷性的邮政系统、正规国际快递或专线小包服务。 2.理性评估双清包税风险 “双清包税”模式虽简化了委托方的报关纳税手续(出口报关及目的国清关税费统一计入运费结算),但需高度警惕其伴随的海关合规风险。部分货代企业可能通过修改货物品名、低报货值或选择清关政策宽松国家/地区转运等不合规方式降低成本。若目的国海关查验发现瞒报、漏报或申报不实等情况,货物极可能面临查扣、罚没或严重延误等后果,影响贸易安全与时效。 3.审慎甄选货代企业 委托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避免将价格作为唯一决策依据,务必通过多途径信息比对,综合考量目标企业的资质信誉、经营规范性与服务能力。对于报价显著低于市场合理水平的企业,应重点核查其成本构成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防范其通过隐性收费、降低服务标准或转嫁风险等方式弥补低价。同时,建议通过“信用中国(浙江)”、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核查验企业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全面评估其信誉状况。 4.规范订立服务合同 服务合同是保障委托方权益的根本法律依据。务必在服务开始前签订书面合同,并在签订前仔细审阅全部条款,特别关注货物保价(声明价值)、费用构成、支付方式、责任限制(尤其是货损、货差、延误的赔偿标准与免责条款)等核心内容。对任何含义模糊或存疑的条款,须与货运代理企业充分沟通并取得书面确认,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意见。此外,务必妥善保管双方签署的正式合同、付款凭证以及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相关书面记录(如交接单、通知函、往来邮件等),为未来可能的维权留存完整证据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