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商贸发展
《舌尖上的绍兴》第3集 诸暨一日三餐
发布日期:2025-07-07 11: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分享:

近日,大型人文纪录片《舌尖上的绍兴》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华为视频等平台上线,引发观看热潮。该片以“一城一味”为主线,共分6集,全景式展现了绍兴三区两市一县的标志性地方美食和特色食材,并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觉和精湛的影像语言,将绍兴菜的千年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累计播放量已突破千万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舌尖上的绍兴》第3集预告片:诸暨一日三餐。

作为越国故地,群山环抱,水网密布,诸暨人靠山野,倚河湖从古至今都吃得很好。这座卧虎藏龙的小城,本地坚果历史直溯恐龙时代,有几千家面团,碳水密度恐怖如丝,用高度白酒能再酿出一个镇。也用豆腐,包西施,包百年非遗,诸暨人的一日三餐,精彩得刚柔并济。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晨之计在于吃。诸暨人精彩的一天可以从一个叫“马剑”的小镇讲起。有志载,马剑处婺杭越三郡之交,为南省最胜地,地胜其产必奇,其人必杰。马剑豆腐包便是其中一奇。无论游人尝鲜,或是游子归乡,马剑豆腐包是必吃的诸暨烟火味。

入选诸暨市非遗的美食--岭北盐焗鸡,发源于山林环绕的岭北镇,是当地的现象级美食。一把盐,一只鸡下锅干焗,就足以让鸡皮咸脆,骨肉干香。半干剔透的盐焗鸡,香而不腻,保留了岭北矮脚鸡最本真的味道,在整个诸暨家喻户晓,每年的销售量在十万只以上。

人在诸暨嘴很忙,诸暨式下午茶,一定要来几颗香榧。诸暨香榧之乡,出产了全国60%的香榧,在诸暨甚至可以吃到唐宋时期的古树结出的果。高品质香榧会沿用世代传承的“双炒法”,一炒三分熟,浸泡盐水至透亮,再冷却。二炒控火候,过嫩硬过焦苦,以盐提炼出本身最天然醇香的味道,打开香榧,黑色仁衣就会自然脱落,果仁清甜松脆,久吃不腻。

没有一个南方人能拒绝糖醋,也没有一个诸暨人能拒绝糖醋饺子。酱汁浓郁,微微焦脆,裹满糖醋汁的饺子用酸甜中和了传统饺子中肉馅带来的厚重本味。先蒸后炒的烹饪手法,让糖醋饺子比蒸饺爽滑软糯,比煎饺层次丰富。作为西施故里,名声在外、常年蝉联本地宴席榜一的豆腐羹或许才是最能代表诸暨的美味。一个西施豆腐,一个糖醋饺子,正月里客人来了,诸暨人的家里是必须要备这两碗菜的。

当早餐摊位流动到诸暨市区,请不要放过品尝藤羹的机会,卷着吃、煮着吃、甜着吃,怎么吃都有面儿。藤羹是诸暨独有的美食,是诸暨的早餐味,也是诸暨的年味。卷着吃是卷饼藤羹,煮着吃是面条藤羹,甜着吃是点心糖秧。七月半,藤羹糖秧蒸两碗,竹编的簸箕一架架,香甜的藤羹一盘盘,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填饱肚子吃个滚圆。

午饭不决,打面解决。在诸暨,如果有什么可与藤羹糖秧一战的,一定是次坞打面。诸暨,一座被次坞打面承包的城市,诸暨人一日三餐皆可打面。六百年前,朱元璋路过诸暨次坞镇,盛赞了这碗吃不厌的“次坞打面”,从此打面名声大震。诸暨人重手艺,打面要讲传承拜师傅,面条千锤百炼,粗中有细,浇头一碗一烧,刚柔并济。

南方人吃面,就数诸暨次坞打面。诸暨,一座被次坞打面承包的城市,诸暨人吃“次坞打面”,有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诸暨气魄,面条千锤百炼,浇头一碗一烧,刚柔并济的面条,怎一个“鲜”字了得。

在诸暨市安华镇,天冷了,牛陶汤的生意会立马兴隆起来。一碗地道贴胃的牛陶汤,靠的是熬满两小时又焖够两小时的耐心。沸腾的高汤肉香扑鼻,切好的牛肉筋肉分明,随手撒的香菜增添了入口的灵动清新。正宗安华牛陶汤吃的是牛肉的原始鲜美,品的是牛汤的温润滋养。

在诸暨,掉下个坚果都得是原汁原味的,藤羹糖秧、打面牛汤、饺子与酒都能三翻四抖。在诸暨,口口相传的是西施豆腐,口口相传的也是舌尖历史。在诸暨,自然即是风味,美食即是相逢。人们在一日三餐中与越国故地相逢,与诸暨性格相逢,人人都是大饕,人人都讲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