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商贸发展
《舌尖上的绍兴》第6集 柯桥•安昌食光年味
发布日期:2025-08-01 10:0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分享:

近日,大型人文纪录片《舌尖上的绍兴》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华为视频等平台上线,引发观看热潮。该片以“一城一味”为主线,共分6集,全景式展现了绍兴三区两市一县的标志性地方美食和特色食材,并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觉和精湛的影像语言,将绍兴菜的千年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累计播放量已突破千万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舌尖上的绍兴》第6集预告片:柯桥•安昌食光年味。

乌篷船摇过青石板,腊月的阳光在酱缸上泛起琥珀色的油光。柯桥人擅用最醇厚的酱香书写年味,把四季风物都腌进时光里,让每道食物都成为水乡的注脚。从河埠头飘来的鱼鲜,到屋檐下晃动的酱货,连空气都浸着发酵的芬芳,这是江南冬日最动人的烟火诗行。

腊月的柯桥安昌,连风里都裹着酱香,而最令人又爱又恨的,莫过于那一块块黑黢黢的臭豆腐。作为绍兴"三臭"之首,它由陈年苋菜梗卤水点化,那卤汁黑如墨汁,表面浮着细密的气泡,散发着刺鼻的氨味。老师傅将嫩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浸入卤水中三天三夜,待其吸足味道后取出。蒸笼里走一遭,便脱胎换骨——菜籽油浸润的酥皮下,藏着豆腐脑般的嫩滑,那股子又冲又鲜的劲儿,配着温热的黄酒下肚,恰似越剧里忽高忽低的唱腔,叫人回味无穷。

若说臭豆腐是年味里的浓墨重彩,那鳜鱼炖苋菜梗便是水乡的写意小品。清晨刚从鉴湖捞起的鳜鱼,银鳞上还沾着晶莹的水珠,鱼鳃鲜红如珊瑚。与发酵三日的苋菜梗在陶罐里相遇,那菜梗已呈半透明状,散发着特殊的酸香。黄酒作媒,猪油添香,小火慢炖两个时辰,待汤汁收至奶白色。揭开砂锅盖的瞬间,蒸汽裹挟着鲜香扑面而来,鱼肉的鲜嫩与菜梗的醇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夹一筷子雪白的鱼肉,再嘬一口琥珀色的汤汁,仿佛吞进了整条运河的灵气。

而最见刀功的,要数那碗萝卜醋鱼。花鲢鱼头劈成蝴蝶状,在沸水中烫出月牙白的弧度,与象牙白的萝卜片在砂锅里相遇。老师傅调糖醋汁像在把脉,红糖要炒出焦香,陈醋需沿锅边淋入,待汤汁收至挂勺的稠度,浇在鱼身上吱吱作响。鱼肉雪嫩如豆腐,萝卜吸饱了酸甜汁,撒一把胡椒粉点睛,正是老绍兴说的"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酱货的香,是安昌年味的底色。走进腊月的古镇,家家廊檐下都挂着油亮的酱鸭、红褐的腊肠。腊肠蒸熟切片时油脂吱吱作响,咬下去的瞬间,酱香混着酒香在舌尖炸开,是年夜饭桌上最踏实的年味。

晒场上的酱鸭渐渐风干出琥珀色的皮,切开时肌理间渗出晶莹的油光,咸鲜中带着微微酒香,是下饭的绝配。

黄酒鸭则在暗处酝酿着醇厚。三年陈的老鸭浸在酱油缸里,桂皮茴香的香气顺着毛孔渗入肌理。蒸制时淋上三年陈的会稽山黄酒,酒香穿透鸭肉纤维,撕开鸭腿时能看到琥珀色的汁水从丝缕分明的肉质间渗出,咸鲜里裹着绵长的回甘。

当灶膛里的火苗欢快跳动时,梅干菜焖肉正咕嘟咕嘟冒着香气。揭盖的刹那,乌黑的菜干吸饱了肉脂,油亮的肉块用筷子轻轻一夹便散开,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配着松软的酒酿馒头——那馒头用老面发酵,蒸好后白如凝脂,能闻到淡淡的酒香,能吃出柴米油盐里的深情。

八仙桌上的菜色渐渐见底,那碗绍三鲜才姗姗来迟地登场。鉴湖鱼圆白如雪团,在汤里浮沉如满月;猪肉圆子裹着香葱,咬开时迸出滚烫的肉汁;河虾弯曲成弓形,红艳艳地衬着碧绿西兰花。最妙是垫底的炸猪皮,吸足汤汁后既保留脆芯,又生出海绵般的绵软,一勺浓汤浇在米饭上,便是水乡最丰盈的团圆滋味。

年味的尾声,总是甜的。印糕师傅将新磨的糯米粉填入雕花木模,那木模是祖传的老物件,花纹已被岁月磨得圆润。轻轻一磕,"福禄寿"的纹样便跃然糕上,边缘还带着细密的木纹。蒸好的印糕蓬松如云,咬开是流淌的黑芝麻馅——芝麻炒香后研磨成粉,拌入猪油和砂糖,甜而不腻。米香混着甜香在唇齿间蔓延,老人说,吃了印糕,新的一年才能步步高升。

当最后一缕炊烟散去,柯桥的年味便沉淀在每一道食物里。从臭豆腐的浓烈到印糕的清甜,从酱货的醇厚到河鲜的灵动,这些滋味在时光里慢慢发酵,最终化作游子梦里最温暖的乡愁。腊月的风吹过晒架,吹过灶台,吹过家家户户的餐桌,带着酱香、酒香和米香,把千年的烟火气,都写进了柯桥人的年味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